醫療器械是典型的技術和人才密集的高新技術行業,對人員的理論知識、研發技術、生產技術要求很高,涉及領域眾多,如臨床醫學、生物學、材料學、計算機學、藥學、化學等專業。而我國這類綜合性高端人才相對缺乏,高校開設醫療器械專業的課程少之又少,人才培養系統相對落后。
目前醫療器械研發人員主要分布于綜合性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不同院校的培養路徑相差甚遠。缺少系統化的培養,專業規?;蛔?,學歷斷層現象嚴重。
要提高醫療器械行業國產化率,需注重人才培養,結合所學知識不斷創新研發,攻克核心技術,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高質發展指日可待。
我國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一直處于弱勢端,一直停滯不前,打不開國內市場。有過醫療器械采購經驗人士反饋,醫療器械關乎到人生命安全,不允許出錯,采購醫療器械的時候會相當嚴謹,對于一些技術落后,產品不成熟的產品會謹慎考慮。并提到,不是不支持國貨,而是試錯成本代價太高。
由于我國醫療器械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僅有40多年歷史,國外有百年歷史,技術研發方面積累經驗超國內一半,產出的產品在技術和品質方面自然比國內有優勢。許多醫療機構選擇國外產品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因為這與人體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醫療設備外國產品確實具有優勢條件。
在醫療器械行業中,有利好的政策支持國產醫療器械是成功的墊腳石。我國冠脈支架和骨科人工關節是很好的例子。這兩品種進去集采后市場滲透提高,國產化程度遠超其他醫療產品,高達68%以上。我國對于醫療器械準入環節、集采規則及醫保支付都給予政策鼓勵。
3.1 國醫保局對醫療器械準入環節,給予大力支持。
2023年2月3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3270號(社會管理類306號)提案答復的函》,函中對支持國產醫療器械進行相關答復。
國家醫保局回復:
《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和《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對于鼓勵醫療器械產業創新,促進臨床急需的醫療器械盡快上市發揮了重要作用。符合條件的相關醫療器械可以申請按相應程序加快審批。
3.2 集采之箭尚未落到創新醫療器械
集采政策顯示可以豁免創新醫療器械,短期內不會納入集采范圍。
2022年9月,國家醫保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4955號建議的答復》。其中明確指出,由于創新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暫時難以預估,尚難以實施帶量方式。國家醫保局會綜合考慮,在集中帶量采購之外留出一定市場給創新產品。
2022年10月1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2866號(社會管理類263號)提案答復的函》,回應醫療器械創新產品采購問題。開展的脊柱類耗材集采中,3D打印脊柱產品由企業自主選擇是否參加。
3.3 創新醫療器械DRG付費豁免
國家醫保局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013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正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指導各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創新醫用耗材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同時,在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確定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支付標準等環節,對創新醫用耗材等按相關規定和程序予以支持。
一家成功的企業與資本有著很大的聯系。大多數企業的發展之路是由一個細分領域專業化公司開始,憑借著優越的創新技術取得行業優勢地位,橫向延伸和縱向深根產業鏈,發展平臺型企業。
在20世紀60年代,美敦力研造出第一臺可植入式心臟起搏器,憑借著這優勢,在80年代開始通過外延并購擴展產品線,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目前已完成超百宗并購交易,總規模達到800億美元。
國內知名企業從細分領域逐漸發展到行業的領軍者樂普醫療(300003.SZ)、魚躍醫療(002223.SZ)等也有著相同的資本運作史。一家成功的企業離不開資本,資本在行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綜上,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國產化率低,要提高國產化率需培養高端人才、攻克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政策和資本的扶持。